育人模式
抓饭直播app下载

【联动融合】“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主题年系列活动第二期——通识教学部科学教研室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双师授课交流会

时间:2024-05-07作者:浏览量:

为推动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推进通识教学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双师授课合作进程,提升教学质量和内涵建设水平,4月24日,通识教学部科学教研室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在南湖书院圆桌会议室共同举办了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主题年之双师授课交流会,来自科学教研室及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的教师共20位参与交流,会议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校级教学团队负责人靳银霞老师主持。

会议伊始,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杨勇老师、科学教研室主任黄延果老师分别对各自教研室的情况做了简单介绍。杨老师介绍了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要负责《思想道德与法治》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门课程,黄老师介绍了科学教研室的课程涵盖了经济学、心理学、信息技术及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两位老师均表示两教研室的课程有许多共通互补之处,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为教师们提供一个相互认识的平台,共同探讨未来课程融合、双师授课的新路径。

接下来,通识教学部科学教研室向小雪老师以《生命科学中的伦理》为例,对课程简介、教学思政重点、教学设计及考核特色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其中,向老师介绍了该课程的亮点是:在授课全过程中采取“双平台”育人模式及“四堂融合”混合式思政育人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校内及校外活动育人。

向老师分享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校级教学负责人宋珊老师对向老师的分享发表了看法,宋老师提出《生命科学中的伦理》侧重伦理学的探讨,对于思政元素的提炼已经非常全面,该课程与思政有天然的融合优势,课程内容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可以形成互补后期可通过跨学科、双师的形式进行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们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通识教学部科学教研室黄晓艳老师分享了校级思政课《幸福课》中的第四讲《信念与乐观》。在这堂课中,黄老师以星座测试为导入,吸引听者兴趣,在后续讲课中,层层递进地对信念的定义、皮格马利翁效应、信念的力量等知识进行讲解。整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引导听者深入探讨信念与乐观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黄老师分享结束后,靳老师提出《信念与乐观》这节课可以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辩证地对待人生矛盾这一内容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起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思政教学体系。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还提出可引入道家与法家的思想进行幸福观的讲授,从而使学生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幸福观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随后,通识教学部科学教研室杨倩老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的姜丽老师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为主题进行了双师授课展示。杨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恋爱中的心理现象和问题。姜老师则注重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强调建立起正确的恋爱观及恋爱关系中的责任与担当。两位老师的授课不仅生动有趣,更在无形中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她们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引导学生们理性看待恋爱关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

双师示范课后,与会者就课程思政的融入与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均表示后续应加强合作力度,互相走进对方的课堂。本次会议不仅为两部门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经验的平台,更推动了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深度融合。未来,两部门将继续深化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工作,加大双师授课合作力度,为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扎实学识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撰稿:罗一瑛

摄图:谭玉花

通识教学部供稿